6月17日,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合在北京举办了甲醇重型动力领域应用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的活动之一。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秘书长刘强、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凡君、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运营官克里斯•查特顿代表主办方致辞。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中国内燃机行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芬兰的瓦锡兰公司、加拿大的梅塞尼斯公司、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以色列的道尔化学公司、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靖烨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燃料选择项目办公室,国内外共42家单位派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围绕着“重型甲醇发动机开发”“甲醇船舶应用和低碳甲醇”两个专题进行研讨,与会国内外专家、代表交流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中国甲醇产量已占世界一半,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甲醇应用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与会专家、代表对于甲醇燃料的优势具有普遍共识。甲醇与石油基油品相比,具有经济性好、节能环保、来源丰富、自给率高、动力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广受关注的空气微粒物、雾霾和光化学污染治理方面,甲醇燃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山西、陕西、上海、甘肃和贵州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对甲醇在汽车燃料领域的应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天津大学发动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姚春德教授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甲醇—柴油双燃料重型发动机研发的最新进展。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所长安妮•柯林代表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新项目专家丹尼尔•科恩在演讲中阐述了在重型车辆上使用更清洁和更有效率甲醇发动机的情况,代表了美国在此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李乔认为从现有产业和技术发展看,混合动力汽车比纯电动汽车更有发展前景,醇电混合动力汽车也具有发展空间。该公司正与山西北达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一汽靖烨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醇电混合动力汽车。
由于全球对于环保的普遍重视,甲醇作为船舶燃料的发展潜力极大。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的《船舶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的实施,各国加大了对船舶燃料油污染问题的重视,排放控制区的船舶燃料中硫含量要求从1%降低到0.1%,到2020年全球所有船舶燃料油中硫含量不得超过0.5%。甲醇成本低且不含硫,用于替代柴油和重油,在经济性和环保上优于液化天然气。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代表认为以5%柴油作为引燃剂,甲醇可以直接用于船舶燃料,将成为最有效和低成本的船舶替代燃料。从德国基尔到瑞典哥德堡已有一艘以甲醇为燃料的船进行运营。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商梅塞尼斯公司代表表示该公司将启用7艘全新的排水量达5万吨级的以甲醇为燃料的船。在甲醇作为船舶燃料初显端倪,前景看好的情况下,与会专家、代表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世界级船用发动机巨头瓦锡兰集团公司的甲醇项目经理托尼•斯托伊切夫斯基在演讲中对甲醇船用发动机的技术特性和环境优势,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介绍。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的黄铀旻介绍了船用甲醇燃料在瑞典的应用情况,认为可以优先发展引航船的甲醇动力改造。
可再生甲醇制取、甲醇能化共轨等热点问题也是与会专家、代表讨论的重要议题。针对中国煤制甲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甲醇未来发展路径,与会专家、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乔治•奥拉提出的二氧化碳加氢制取可再生低碳甲醇设想变成了商业化运作。上海滋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是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在华合作伙伴。滋渊公司代表陆佩林介绍了可再生低碳甲醇的技术发展动态。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专家方德巍指出,冰岛的经验未必完全适合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甲醇能化共轨应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此次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甲醇燃料和重型发动机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国内首次关于船用甲醇燃料和发动机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对于加强国内外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间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发展清洁交通起了促进作用。作为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内甲醇能源研究、信息交流方面的重要平台。